我的 2024 年記
- 4 minutes read - 1862 words前言
今年過得真是快得令人難以置信,時間彷彿在隱藏在鍵盤的敲擊聲中,在密密麻麻的行事曆會議中悄然流逝。即使每個月都在默數剩下的日子,2024 年還是以一種令人猝不及防的姿態走入了尾聲。
這一年還是有做了一些新的嘗試,也意識到自己生活重心的失衡,同時在年底也做出了一個職涯上的決定。
與去年不同,我今年沒辦法說自己是樂在其中的,老樣子,先從工作聊起吧。
0.從冒牌者症候群到時間的自我救贖
接續去年提到,今年初算是沒有意外的升職了,經過一整年身份上的適應,我才終於有一些自己其實是有能力承擔和完成些什麼的
這樣子的自我認知。
其實從以前到現在我都有很嚴重的冒牌者症候群(imposter syndrome),這種心理現象幾乎一路推著我走到這裡,隨著我不斷地跳槽到更好的職場,見到更多優秀的人,我也更擔心,害怕有一天會被「看穿」——看穿自己其實不夠努力,甚至不具備應有的能力。
這種心理也影響了我的工作方式。例如,在討論架構時,即使我想到更好的設計,但我總會想:「對方一定有想過才不這麼做吧?」又或者在談需求與時程時,我總擔心主動要求更多開發時間會被視為能力不足。於是,我只能用加班來彌補這些事情導致的後果,而這也對應到副標中提到的生活失衡
。
會發現這件事,其實是源自今年第二季開始的一個有趣嘗試:5-AM Project。我開始有意識的記錄自己每天的狀態,並檢視是否有餘裕來完成一些定義好的目標。正是透過這樣的自我觀察,我逐漸意識到自己太容易被加班的漩渦吞噬,幾乎無法騰出私人時間來完成 Project 中的 Action item。
如果說 2024 年教會了我什麼,那第一堂課一定是「時間管理」。希望在 2025 年,我可以走出過度努力的內耗,把時間花在真正值得的事物上。
1.七天的全英文生活
接下來聊聊語言吧,今年 11 月時,公司舉辦了一個國際志工活動,從世界各地的分部徵集志願者,一起前往菲律賓偏遠的鄉村,協助當地進行社區建設。
對我來說,這次活動最大的挑戰莫過於整整一週的全英文環境。一直以來,我的英文水準都是不上不下、咿咿呀呀、靠比手畫腳撐場面的程度。結果第一天的破冰活動就讓我抽到一個地獄難度的題目:「如果有時光機,你會想親眼見證你國家的哪個歷史事件?」
哇靠,看看其他人的題目,什麼「上週買了什麼?」「最喜歡的電影是?」我只能硬著頭皮,瘋狂運轉英文腦,破碎地講解了 228 事件,堪稱史上最艱難的英語挑戰,可能對其他聽的人來說也是…
除此之外,活動的七天裡還要持續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志願者交流,其中不少人是來自歐美的 native speaker。他們的語速快到讓我懷疑人生,我還在努力消化上一個單字的意思,他們的話題已經飆進另一個平行宇宙了。
但不得不說,這樣的全英文沉浸環境對我的語言能力提升真的有很大幫助。到活動結束時,我已經能進行一些簡單的聊天和溝通,雖然仍然不夠流利,但我實實在在的有感受到自己的進步。這也讓我開始思考,明年是不是可以安排去語言學校,好好花點時間,把英文能力再提升一個層次。
2.兩年後的選擇
最後再繞回來工作吧。今年在現在的 Infra team 已經待滿兩年了。Infra 的 roadmap 何其大,我不敢說自己已經完全掌握,但至少有了初步的了解。剛好年底有機會內轉到 Develop team,經過幾次面談後就敲定了。過完農曆年後,我就會正式 transform 到新的團隊。
距離上一次專注於開發,已經是兩年多以前的事了,可以說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。一方面,我認為自己需要體驗這個規模的開發工作;另一方面,卻也覺得自己在 Infra 領域的深耕似乎還不夠。最後做出這個選擇,主要還是想從開發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這兩年的累積,希望這次的旅程也能帶給我有趣的經驗吧。
3.展望
2025 年,除了前面提到的時間管理和英文之外,我也希望能在技術上更進一步,跳脫僅侷限於工作的框架。不論是參加 conference、工作坊、線下交流,還是認真投入一個 side project、經營個人技術社群、甚至參與開源專案,這些或許都是從不同角度拓展自己的方式。至於能不能搞出一些名堂,就留到明年的回顧時再來檢視吧。
寫到這裡才發現,今年竟然是二字頭的最後一年了。小時候總會幻想三十歲的自己會是什麼模樣,回頭看這一路的跌跌撞撞,也終於走到了這裡。希望現在的我不會讓當時的男孩失望。
今年就寫到這吧,年記系列我們明年見。